《论语》典故: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
典故: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
寓意:比喻有勇无谋的人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第七》
原文:
子路曰:“子行三军,则谁与?”子曰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语译:
子路问孔子说:“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,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?” 孔子说:“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,徒步涉水过河,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,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。我要的人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,善于谋划,有勇有谋的人。”
安博体育故事:
子路也就是仲由,比孔子小九岁,是众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的,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。这个人以政事见称,有着极高的天赋,除学诗、礼外,还为孔子赶车,做侍卫,跟随孔子周游列国,深得器重。孔子曾对别人说:“自从我有了子路后,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。”
子路不好读书。孔子劝他,他说:“南山的竹子,不用加工就是直的,砍下来做箭,可以射穿犀牛皮。学习有什么用!”孔子说:“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,会射得更远。”子路不听。
有一天,子路就问孔子:“老师,如果让您统帅三军,征战沙场,希望谁跟您在一起?”孔子说:“喜欢空手打虎、徒步过河、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,我都不喜欢。我要那些遇事冷静思考、有谋略的人跟我在一起。”
在孔子看来,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”的人虽然视死如归,但有勇无谋,是不能成就大事的,同时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寄语深切厚望,希望他在"勇"的基础上,更有谋略。
后来,子路在卫国做官,卫国发生内乱时,子路以一敌二,系冠的缨被对方的刀剑击断,他遵循礼的要求,君子不能没有冠,也不能掉了冠,于是用手结缨,被敌人杀死。子路死得很壮烈,也很迂腐。